轻膳美健康营养膳食_营养健康膳食平衡手抄报

发布时间:2019-05-09   来源:手抄报内容    点击:   
字号:

营养健康膳食平衡手抄报

  尺寸: 1280×859

营养健康膳食平衡手抄报

  尺寸: 1280×896

营养健康膳食平衡手抄报

  尺寸: 1280×893

营养健康膳食平衡手抄报

  尺寸: 1280×891

营养健康膳食平衡手抄报

  尺寸: 1280×889

  自古以来,“食用、食养,食疗、食忌”为中华民族日常生活中预防疾病、膳食调配遵循的原则。中华民族传统用膳原则提示要想保证健康,首先应该坚持平衡膳食,最好在中年以前就养成注意膳食平衡、合理运动、日常生活有规律和不吸烟等好习惯,以保证有足够的健康储备。

  一、膳食酸碱的平衡 鱼、肉、海产品、贝类、蛋类等都是酸性食物。过多食用使血液从弱碱性转为酸性,轻则令人倦怠乏力,重则使人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故要减少筵席上的“山珍海味”而增加蔬菜、瓜果、豆类等碱性食物,菜肴的荤素搭配不能忽视。

  二、食物杂与精的平衡 “杂食者,美食也”。偏食易造成微量元素铁、锌、碘、矿物质钙和某些维生素的缺乏,因此在注意食品色、香、味、形以外,更应提倡食品来源的多样化。

  三、膳食冷热的平衡 “食宜暖”。胃喜暖恶寒,生冷、冰凉的食物进食过多会损伤脾胃和肺气,微则为咳,甚则为泄。体虚胃寒的人,更应少吃生冷食物,特别在夏季更应注意。做到“饥时勿急,空腹忌冷”。

  四、膳食寒、热、温、凉四性的平衡 “药食同源”。食物也有寒、热、温、凉四性之分,如绿豆性寒无毒,清热解毒,生津止渴;菊花苦平无毒,清热明目;羊肉甘而温热无毒,补虚祛寒;西瓜则有“天生白虎汤”之誉,适用于发热、口渴、尿赤。食物的寒、热、温、凉必须保持平衡组合。中医说的“忌口”,也是根据食物的四性决定的,如体质偏热、发热或伴有急性炎症的患者,应忌吃羊肉、狗肉等热性食物;体质虚寒,特别是胃寒、哮喘的病人,应忌食鸭肉、绿豆、竹笋等寒凉性食物。

  五、饮食五味的平衡 “五味调和,不可偏嗜”。食物有甘、酸、苦、辛、咸五味,五味调和才能相得益彰。甜食具有补气血、解除肌肉紧张和解毒的功能,但吃甜食过多易影响食欲;酸味健脾开胃、可增强肝脏功能,但过食酸味会使消化功能紊乱;苦味可除湿、利尿,对调节肝、肾功能有益,但苦味过重会引起消化不良;辛辣能刺激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促进血液循环,然而过食辛辣对眼疾、口腔炎及痔疮、便秘不利;咸是最常用的但不可过量,《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意思是说如果咸味吃得太多,会发生骨骼受损、肌肉萎缩、心气抑郁等现象。现代医学证明,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肌梗死、肝硬化、中风及肾脏病的增加与过量摄入食盐均有密切关系。

  六、就餐速度快慢的平衡 “食宜细缓,不可粗速”,“食不欲急,急则损脾,法当熟嚼令细”。咀嚼是摄食及消化的重要环节,进食时缓嚼慢咽,能使唾液大量分泌,唾液中的淀粉酶可帮助食物消化,溶菌酶和一些分泌性抗体可杀菌解毒,唾液在咀嚼过程中与食物混合,细嚼使食物磨碎,都可促进食物被消化和吸收。而缓食又能使胃、胰、胆等消化腺得到和缓的刺激,令其不断分泌消化液,避免出现因“狼吞虎咽”使消化器官难以适应的状态。

  七、就餐时间和饥饱的平衡 “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饥不可太饥,饱不可大饱,这就是饥与饱的平衡原则。同时每日饮食时间要有规律,即“饮食以时”。不吃早餐易患胆石症、胃溃疡。应科学看待三餐: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不要错误地以为早餐要少、午餐要好、晚餐要饱,早餐马虎、中餐凑合、晚餐全家福。

  八、就餐前后动静的平衡 “食前忌动,食后忌静”。《论语·乡党》篇说:“食不语,寝不言。”主张进食前和进食过程中宜静而专致,不可高谈阔论、分心,否则不利食物的吸收和消化。古人言“饮食即卧,不消积聚,乃生百疾”,因此饭后要适当活动,在进食之后缓行散步有利于健康。

  九、进食前后情绪的平衡 “胃好恬愉”。是指进食前和进食中保持平静愉快的情绪,有利于消化功能正常进行,相反则会危害健康。《素问·举痛论》中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很难设想,人体在气血紊乱的情况下,是否还能保证消化功能的正常进行,“怒时勿食,食时无怒”“气恼勿食,忧郁慢用”,进食时一切反常的情绪都应排除。音乐对于消化功能有很大的影响,脾好音声,闻声即动而磨食,有柔和清悦的音乐配合进食最佳。

  十、能量入与出的平衡 即进食量与体力活动平衡,做到“量腹而受”,热量就不会储存;否则,摄入的热量超过机体消耗的需要,其结果必然肥胖。百练不如一走,步行运动容易掌握强度,不像跑步等过量会有副作用,甚至猝死。故饭后百步有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