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学习宣传教育说明报告(合集4篇)

发布时间:2024-03-27   来源:中国梦    点击:   
字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原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学习宣传教育说明报告(合集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学习宣传教育说明报告

天津坚持把“中国梦”宣传教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紧密结合,突出思想内涵,创新形式手段,贴近百姓生活,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特色鲜明和吸引力、感染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用中国梦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着力营造合力促发展、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

“理论武装”强调“深化认知”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4次集体学习,大力推进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市领导同志率先垂范、带头宣讲。各级党委(党组)坚持把“中国梦”的学习纳入中心组学习计划,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课程,狠抓贯彻落实。依托专家学者的专业和研究特长,加大理论研究和宣传力度,围绕“中国梦”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全市社科理论界先后组织召开“‘中国梦’的精神力量”等一系列理论研讨会、座谈会,规划设计了一批重点研究课题。组织编写《马克思主义为什么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行》等通俗理论读物。河东区在《河东学习》上开辟“中国梦”专栏,为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和基层宣讲员提供学习材料近30篇。全市社科类期刊、论坛讲座、学会研究会、民办社科研究机构等阵地,也积极发挥自身优势,运用不同形式与群众畅谈“中国梦”、“百姓梦”,进一步深化人们的认知认同。

“基层宣讲”追求“通俗易懂”

运用群众语言,组织力量编写《“中国梦·我的梦”基层宣讲提纲》,编印《中国梦市民宣传教育读本》2万册,免费发放全市3800所市(村)民学校,作为教材广泛开展学习活动。举办“中国梦·我的梦”基层宣讲骨干培训班,启动基层集中宣讲活动,组织52000多名支部书记、11000多名基层宣讲骨干、模范典型和各类志愿者,深入社区基层宣讲中国梦,在田间地头、楼道院落与群众进行面对面、心贴心交流,把“大道理”讲成“小故事”,把“普通话”讲成“地方话”,使“中国梦”的宣传变成“生动说唱”,真正让群众听得懂、记得牢、用得上。滨海新区以滨海基层民生课堂为主要载体,以“五大员”为依托,成立了由科研院所知名学者和职能部门专家领导等参与的讲师团,深入开展“中国梦”基层宣讲。国资系统组织167名宣讲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建设新国企,共筑中国梦”宣讲活动278场次,近万名职工受教育。科技系统组织编发《同心共筑中国梦》基层宣讲辅导材料,组织基层宣讲骨干培训。和平区成立“中国梦·我的梦”理论宣讲团,启动基层巡讲活动。南开区启动实施形势政策宣讲员、“五老”宣讲员、千名支部书记宣讲“中国梦”活动。北辰区及时编发宣讲提纲,迅速组织区、镇、村三级宣讲队伍500余人,层层组织宣讲。截至目前,全市共举办基层宣讲员培训近500场(次),编发各类学习辅导材料近200万份,举办各类报告会、专题课1.5万场次,230多万名党员干部群众踊跃参加。

“主题教育”力求“喜闻乐见”

坚持以未成年人为重点,积极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立足岗位,多做贡献,同心共筑“中国梦”。团市委开展“千网联动”交流展示活动,设立“我的中国梦”专题网页,每天发布2条“我的中国梦”微博话题,吸引了25万余名网民广泛参与;面向全市各级团组织开展“中国梦·我的梦”主题团日活动3500多场次,106万名青少年参加。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等部门组织开展了为期8个月的“好书伴我成长我的中国梦”读书系列活动;以描绘“中国梦”、践行天津精神、倡导勤俭节约为主要内容,举办优秀童谣征集活动,截至目前已征集童谣2000余首,完成初评工作;以描绘和放飞“中国梦”为主题,于日前启动“中国梦·我的梦”诗歌朗诵演讲大赛和少年儿童演讲大赛,同时举办贯穿大赛全程的微博有奖征集与转发活动;(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宣传系统举办庆祝“五四”青年节“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演讲比赛。市妇联依托“妇女之家”,组织开展“我与中国梦”主题演讲、征文等活动。教育系统在中小学以“感受中国梦·健康我成长”为主题,在中职学校以“体悟中国梦·规划我未来”为主题,在高校以“践行中国梦·成就我人生”为主题,组织开展“我的中国梦”系列活动600余项。近期天津还将陆续举办“中国梦·道德模范故事汇”、“畅想我的中国梦”、“奋斗成就中国梦”征文活动、“中国梦·家乡梦·我的梦”全国微视频大赛、“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楹联大赛、“学雷锋·做美德少年”网上签名寄语、“孩子心·中国梦”演讲比赛等,让人们在积极参与中得到教育熏陶。

“实践活动”体现“天津特色”

持续开展弘扬践行“天津精神”、“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群众性创建活动,评选表彰道德模范,选树干事创业典型,营造积极健康和谐向上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全市2751支志愿服务队伍、110万名志愿者的资源优势,组织开展“中国梦·我的梦”、“学雷锋、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在各高校启动实施了“梦想中国”大学生志愿者行动计划,在各中小学组织开展了“新时代、学雷锋”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人们在建设强盛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中,实现自己的“个人梦”。河西区推出“中国梦——奋斗汇聚力量”、“中国梦——爱心温暖时代”、“中国梦——创新成就梦想”三大板块20项主题实践活动。市总工会以迎庆“五一”国际劳动节为契机,认真组织“当好主力军、共筑中国梦”主题实践活动,举行劳动竞赛、演讲比赛、主题宣讲等,充分展示工人阶级主力军风采。

“文艺活动”注重“潜移默化”

把“中国梦”宣传教育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结合起来,积极挖掘天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抓好现实题材创作,运用影视剧、舞台剧、广播剧、歌曲、图书等形式反映党领导人民追梦、圆梦的生动实践。拍摄完成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寻路》,抓好天津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天子门户》创作。积极推动“中国梦”主题出版物进书店、进农家书屋、进城市书吧。市文广局以“中国梦”为主题,启动“共享文化成果、艺术奉献人民”——2013年优秀剧目展演,组织11个文艺院团深入各区县进行艺术成果展示。天津画院实施“画说天津——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组织120名艺术家潜心创作,推出一批展现天津数百年来历史文化成果的美术精品。市总工会举办“中国梦·我们的梦”暨“和谐泰达·美丽滨海”摄影艺术展、“送文化到基层”慰问演出等活动。教育系统举办“同铸复兴路、共圆中国梦”校园文艺展演。华夏未来组织“中国梦·世界梦”环球之旅百国巡演。

“新闻宣传”做到“形成声势”

围绕“中国梦”提出的重大意义、基本内涵、实现路径、实践要求,全市新闻媒体开辟专题专栏,采取理论文章、言论评论、通讯专访、典型示范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天津日报》开设“当好主力军共筑中国梦”专栏,刊发干事创业先进个人、团队的事迹稿件15篇;利用《超阅》“理论创新”、“学习”、“大讲堂”三个专版集中刊发学习体会、理论文章。天津广播电视台推出“共筑中国梦、实现我的梦”大型主题活动,播发相关稿件20多篇,策划启动“启航天津”、“助你圆梦”、“放飞梦想”、“筑梦未来”系列活动,推出“国家富强梦”、“民族振兴梦”、“幸福生活梦”系列报道,刊播新闻专题、特写、消息40余篇。北方网等新闻网站在首页开设《中国梦·我的梦》大型专题,发布相关稿件、评论及主题报道等近800篇,联合全国网络公益广告制作中心推出“梦系列”公益广告作品23组,生动阐释“中国梦”,广泛汇集为实现中央对天津定位接力奋斗的正能量。

【篇2】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学习宣传教育说明报告

为进一步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厚植家国情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全面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根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为鲜明主题,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坚持爱国主义基本要求和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全面覆盖和突出重点相结合,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维护民族团结、扩大对外开放相结合,固本培元,凝心聚魂,遵循规律,创新发展,唱响爱国奋斗主旋律,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加快建设“五个现代化天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构建爱国主义教育基础建设体系

1.加强理论武装。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作用,深刻学习领会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与实践要求,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持续加大理论研究阐释力度,发挥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和市社科规划项目作用,深化千名学者服务基层活动,整合集聚全市高校社科研究机构资源力量,推出一批具有政治高度、思想厚度、理论深度的研究成果。

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宣讲,综合运用面对面宣讲、媒体专栏、融媒体传播等形式,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高度凝聚爱国共识。

2.加强课堂教学和思政课建设。实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强基铸魂工程,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紧紧抓住青少年“拔节孕穗期”,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作用,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优秀传统文化巡讲、经典诵读大赛系列活动,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加大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比重,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普通中小学、中职学校的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等学科教学,融入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相关专业课程。积极构建以思政必修课为核心的育人机制,建设100堂高校“课程思政”精品课程。深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将红色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入课堂教育教学,设立一批思政课协同创新中心,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举办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大学生思政课公开课大赛,提升思政课吸引力感染力。鼓励和支持高校多种形式开发微课、微视频等教育资源和在线课程,开发体现爱国主义教育要求的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作品等。

3.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升工程,加强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管理工作,重点推进平津战役纪念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盘山烈士陵园、张园、孟家楼平津战役前线指挥部旧址、李大钊纪念室等改陈布展。加强全市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内容建设,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线上线下同步建设,打造VR实景网上展馆,提高互动性和体验感,不断增强传播力和影响力。

发挥驻津部队荣誉室、战斗旧址等教育资源优势,建设一批国防特色鲜明、功能设施配套、作用发挥明显的国防教育基地。统筹军地资源,建设天津革命军事馆。

4.强化天津特色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利用。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落实我市促进旅游业发展行动计划,推进旅游精品线路“八个一”工程,发布和推介我市旅游精品线路、爱国奋斗体验线路,推进名人故居开发开放,强化辽金文化、运河文化、精武文化、善文化等挖掘阐释。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文物保护利用,深入挖掘大运河天津段、黄崖关长城文化遗产价值,制定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天津段)、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天津段)建设实施方案,积极融入大运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三、构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体系

1.开展“爱国三问”主题教育活动。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奏响‘爱国三问’时代强音”为主题,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爱国主义精神宣讲活动。组织开展“新时代、实践行”青年红色逐梦之旅主题实践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内容纳入专题党团活动、学生会活动、班队会活动、论坛讲座等。推进中小学“实践课堂”建设,开发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组织教职工和学生赴革命圣地考察学访,在实践体验中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强化校训、校歌、校史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2.开展爱国主义精神宣讲活动。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等,开展“万名宣讲员普时政”、“万名支部书记讲党课”、“新时代劳模宣讲会”、“青春建功新时代”、“百千万巾帼大宣讲”等各具特色的主题宣讲活动。组织各级各类宣讲团,深入学校、企业、社区等,讲好天津干部群众爱岗敬业、追梦圆梦的故事。

深入学习宣传总体国家安全观,结合“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时间节点,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开展“强化国防观念、共筑强大国防”主题宣讲、“军营开放日”、全民国防教育周等活动。

3.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主题实践活动。围绕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在广大知识分子中开展主题学习研讨活动。结合东西部扶贫协作,组织“专家服务团”、“博士服务团”深入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开展对口援建。深化“专家服务基层”专项行动,引导广大知识分子走基层、进企业,积极服务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通过讲座、报告、基层宣讲等活动,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干事奋斗动力。

4.开展统一战线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支持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加强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行、“四进”宗教活动场所等活动,强化国家意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开展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凝聚新力量,筑梦新时代”主题教育,培育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面向在津少数民族学生开展“党旗在我心中,国旗在我心中”主题教育活动,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强化“一国两制”实践教育,做强“天下菁莪出我辈”等品牌活动,深化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来津参访交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国家认同,自觉维护国家统一。

5.开展“同升国旗、同唱国歌”活动。认真贯彻执行国旗法、国徽法、国歌法,学习宣传国旗升挂、国徽使用、国歌奏唱礼仪和基本知识。在举行重大庆祝、纪念活动、大型文体活动等节点,升国旗、唱国歌。国庆期间,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大型企事业单位、城乡社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要组织升国旗仪式并悬挂国旗。鼓励居民家庭在家门适当位置悬挂国旗。

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每天在主频率、主频道定时播放国歌。

持续开展“青春集合国旗下”等活动,在青少年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特殊时间节点,通过公开宣誓、重温誓词等形式,强化国家意识和集体观念。

6.组织重大纪念活动。充分挖掘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组织开展庆祝、纪念和群众性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围绕国庆节,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组织主题宣讲、大合唱、共和国故事汇、快闪、灯光秀、游园等系列活动,持续开展“倡导国庆新民俗,打造爱国活动周”活动。在“七一”、“八一”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精心组织公祭、瞻仰纪念碑、祭扫烈士墓等全市性大型纪念活动,引导人们铭记历史、不忘过去,缅怀先烈、面向未来。

7.开展先进典型学习宣传活动。加强重大典型选树宣传工作统筹指导,着力打造我市新时代重大典型学习宣传品牌,营造浓厚宣传氛围。组织“最美科技工作者”、“最美退役军人”、“最美大学生”、“最美抗疫人物”等最美人物(系列)学习宣传,开展“海河工匠”、“劳动模范”、“津城百姓英雄”等评选,组织“奋斗的我、最美的国”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活动,大力宣传英雄烈士和模范人物,宣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和身边好人,宣传具有爱国情怀的地方先贤和知名人物。做好先进模范人物关怀帮扶工作,落实相关待遇和礼遇,在全市大力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

8.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活动。推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深入挖掘春节、元宵、清明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内涵,持续举办“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网络中国节”系列活动,营造爱国主义节庆氛围。结合元旦、“三八”国际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国际儿童节、中国农民丰收节和少数民族重大节庆等,突出爱国主题,开展各具特色的庆祝活动、文明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赞美新时代美好生活,进一步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

四、构建爱国主义精神传播体系

  1.用好报刊广播影视等大众传媒。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媒体传播工程,全市各级各类媒体要聚焦爱国主义主题,创新方法手段,使爱国主义宣传报道和节目作品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有情感、有深度、有温度。深化海河传媒中心改革,用好、用足我市媒体改革成果,建强区级融媒体中心,把爱国主义主题融入媒体融合发展,持续组织“寻访红色印迹”等系列主题活动,推动“时代新人说”演讲大赛品牌化,开设“谁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等系列专题专栏,推出新闻报道、言论评论和融媒体产品。推进公益宣传平台传播工程,制作刊播爱国主义优秀公益广告作品,在街头户外张贴悬挂展示标语口号、宣传挂图等,生动形象做好宣传。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对虚无历史、消解主流价值的错误思想言论,及时批驳和辨析引导。

2.积极创作生产优秀文艺作品。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为抓手,落实中国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有关工作和要求,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二十大召开等重大时间节点,加大对爱国主义题材文学创作、影视创作、词曲创作等的支持力度,加强重大历史题材创作,持续推出高峰之作。加强对经典爱国歌曲、爱国影片的深入挖掘和创新传播,持续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唱响爱国主义正气歌。坚持文艺评论评奖的爱国主义导向,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坚决反对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始终保持社会主义文艺的爱国底色。

3.推出津版爱国主义精品出版物。坚持精品标准,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成长阶段,着力打造爱国主义主题出版物,推出反映爱国主义内容的高质量儿童读物、教辅读物。结合“书香天津”全民阅读工作,组织开展“爱我中华,爱我天津”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活动,积极推荐爱国主义主题出版物。结合青少年兴趣点和接受习惯,开发推介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富有爱国主义气息的网络文学、动漫、有声读物、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短视频等。

4.唱响互联网爱国主义主旋律。制定互联网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方案,充分发挥中央新闻网站天津频道、津云、北方网等主流网络媒体作用,加强爱国主义网络内容建设,开设爱国主义教育专区专题专栏,开展“礼赞祖国”、“我们都是追梦人”等网上主题教育活动,制作推介体现爱国主义内容、适合网络传播的音频、短视频、网络文章、纪录片、微电影等,让爱国主义充盈网络空间。创新传播载体手段,积极运用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传播平台和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新产品,生动活泼开展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办好“我和我的祖国”、“津城榜样”、“天津印迹”等专栏,充分发挥“学习强国”在爱国主义宣传教育中的作用。以“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为抓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网站主体责任,坚持执法约谈等措施,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和治理,引导网民自觉抵制损害国家荣誉、否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错误言行,汇聚网上正能量。

5.涵养积极进取开放包容理性平和的国民心态。邀请专家解读党史、近代史,组织“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作品评选,举办“四海声评”网络评论大赛,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正确把握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理性表达爱国情感,反对极端行为,做到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培养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胸襟,大力宣传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等重要理念和倡议,激励广大人民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五、构建爱国主义教育保障体系

1.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把爱国主义教育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建立爱国主义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沟通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要事项和问题,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全市党员干部要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爱国主义精神的坚定弘扬者和实践者,同违背爱国主义的言行作坚决斗争。

2.建强爱国主义教育队伍。优化思政课教师保障体系,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全市思想政治研究员、高级政工师等作用,在所在领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宣讲。依托我市“五爱”教育阵地,组织动员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到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中讲述亲身经历,弘扬爱国传统。以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等为抓手,加强讲解员、导游等从业人员管理培训,规范解说词、旅游项目等。发挥群团组织优势,全市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和文联、作协、科协、侨联、残联以及关工委等面向所联系领域群体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3.加强制度和法治保障。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把爱国主义精神融入未成年人保护条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等相关法规和政策制度,将普法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推进“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持续开展“宪法宣传周”、“宪法进万家”等活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我市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条例、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规范市民在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所的行为,自觉遵守礼仪规范。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等手段,对不尊重国歌国旗国徽等国家象征与标志,侵害英雄烈士姓名、肖像、名誉、荣誉,宣扬、美化侵略战争和侵略行为,破坏污损爱国主义教育场所设施等行为,依法严肃处理。依法严惩暴力恐怖、民族分裂等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犯罪行为。

4.加强经费保障。各级党委和政府、各有关单位要建立完善爱国主义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平台建设、活动开展等提供经费支持。完善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政策和保障机制。鼓励支持民营资本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加强引导和管理,防止商业炒作。坚持务实节俭原则,不给基层和群众增加负担,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篇3】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学习宣传教育说明报告

为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在教育系统扎实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是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加快构建大中小学一体贯穿、循序渐进的教育体系,着力通过颂扬先进形象、打造有效载体、营造浓厚氛围、激发爱国情感、利用重要仪式、激励使命担当等途径砥砺爱国奋进。加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育人力量整体协同,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从感性到理性、从自在到自为,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凝聚奋进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坚持长短衔接,将传承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引导师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将培养青年制度自信作为重要一环,引导广大师生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不断增强“四个自信”。

——坚持由浅入深,将激发爱国之情与投身报国之行相结合。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宣传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注重激发师生爱国情感,使爱国主义成为每个人心中的坚定信念和精神力量,引导师生把实现个人理想融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之中,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

——坚持内外联动,将挖掘校内资源与运用社会资源相结合。着力挖掘校园文化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和承载的丰厚道德资源,传承学校精神文脉,在爱校荣校教育中厚植师生家国情怀,让中华文化基因、传统美德观念植根于师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积极统筹协调校外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氛围。

——坚持远近贯通,将久久为功与重点推进相结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坚持贯穿结合融入,研究制定中长期规划,久久为功、绵绵用力。把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教育系统2020年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题,围绕关键节点、重点领域,细化具体方案和重点举措,推动落细落小落实,加快推进工作。

二、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体系

(一)在明理上下功夫,准确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丰富内涵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要深刻认识爱国主义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切实加强理论研究与科学阐释,深入推进课程和教材内容体现爱国内涵,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成为全体师生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

1.“立心铸魂”行动:加强爱国主义理论研究阐释。充分发挥教育系统人才资源优势和理论研究优势,组织研究力量,对《纲要》精神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的研究阐释,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爱国传统,推进重大现实问题、重大理论问题、重大实践经验总结的课题研究,推动建立爱国主义教育目标体系、方法体系、内容体系、制度体系。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主题,推广展示一批精品项目,编写一批优秀作品并纳入思想政治工作文库,推动出版一批反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原创性著作。

2.“笃志润德”行动: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道德养成作为思政课重要内容,以爱国主义故事、先进典型事迹等鲜活素材充实思政课案例库。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结合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不同特点,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增强知识传授的道德教化功能,构建爱国主义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相统一的育人机制。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优化爱国主义教材内容体系,推出反映爱国主义内容的高质量教辅读物。

(二)在共情上下功夫,涵育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要增强主体体验,加大情感共鸣,强化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理论认同,涵养积极进取、开放包容、理性平和的心态。

3.“青春告白”行动:全方位、立体式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长效化开展“青春告白祖国”等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引导师生结合理论学习体悟和社会实践体验,生动真挚表达爱国主义热情。构建经常性爱国主义教育机制,把爱国主义内容融入党支部“三会一课”和党日团日、主题班会、班队会以及各类教育活动之中。针对不同年龄、学段特征,制作推介体现爱国主义内涵、适合网络传播的音频、短视频、网络文章、网络游戏、微电影等。积极运用微博微信、社交媒体、视频网站、手机客户端等传播平台,充分发挥易班、大学生在线等网络教育平台作用,着力构建校园网络新媒体传播矩阵,全方位开展网上爱国主义教育。

4.“共情共鸣”行动:多层次、全维度培育爱国主义情怀。深入挖掘和宣传国家功勋模范人物和先进典型的突出事迹,推动各类先进人物进入校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并进一步结合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网络文化等载体形成工作常态化。鼓励设立国家功勋荣誉获得者等命名的奖学金,支持大中小学校为革命烈士、国家功勋人物树立塑像、铭刻事迹等。深入开展祖国统一教育,加强宪法和基本法教育,组织港澳台学生语言文化交流活动,为港澳台师生来内地(大陆)交流、学习提供更多机会与便利,引导青少年为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而共同奋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大在优秀少数民族学生中发展党员力度,引导各族学生牢固树立“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思想。

(三)在弘文上下功夫,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氛围营造和文化浸润

爱国主义是中国民族精神的核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分发挥校园资源、社会资源、自然资源的育人功能,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5.“固本培元”行动:挖掘和运用校园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深化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挖掘校史校风校训校歌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深入实施“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鼓励广大师生积极创作体现爱国主义精神、正确价值导向的原创校园文化精品力作。用好校园报刊广播影视等媒体,推出仪式教育系列专题专栏,面向师生广泛宣传国旗升挂、国徽佩戴、国歌奏唱礼仪,认真组织升国旗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等,强化国家意识和集体观念。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分清善恶,自觉抵制损害国家荣誉的错误言行。

6.“同频共振”行动:构建爱国主义文化育人共同体。深入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中华传统节日振兴工程”,继续建设“中华经典资源库”,办好“中国诗词大会”“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全国中小学生电影周”“新时代好少年”等活动。在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日,组织广大师生开展公祭、瞻仰纪念碑、祭扫烈士墓等纪念活动。依托自然人文景观和重大工程开展教育,组织爱国主义教育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师生投身美丽中国建设。

(四)在力行上下功夫,推动爱国精神转化为强国报国的自觉行动

爱国要体现在行动上,要引导师生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理想、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要搭建实践平台,开展调研考察和咨询服务,引导师生将个人的“小我”融入到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

7.“激情追梦”行动:促进爱国行为养成。加强校企战略合作、产教融合,通过设立实习实训基地、校外辅导员工作室等方式,充分利用国企资源,开展教学实习、技能实训、岗位体验、就业实践等。建设爱国主义实践育人基地,制定完善实践育人指导教师激励机制。深入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强化劳动精神、劳动观念教育。引领广大师生围绕“一带一路”“脱贫攻坚”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开展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坚定报国志向、锻炼本领能力。

8.“奋斗圆梦”行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深入开展知识分子“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在教师群体中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发扬艰苦奋斗、永久奋斗的优良传统。推动供给侧与需求侧精准对接,向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精准培养优秀毕业生,引导毕业生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领域就业创业、建功立业。推送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培养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全球治理人才。

三、近期重点举措

(一)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开展全系统贯通式专题培训,将《纲要》作为有关干部培训班重要内容,对直属高校领导干部、各类青年管理教学科研骨干、高校思想政治骨干等进行培训,依托“周末理论大讲堂”等平台对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进行培训。

(二)总结宣传推广首都教育系统国庆服务保障工作先进事迹。在深入总结首都教育系统服务保障国庆活动全国宣讲工作的基础上,汇集整理服务保障国庆活动工作中的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并编印宣传读本,印发全体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进一步丰富形势政策教育资源库,使国庆活动中的精神财富转化为广大师生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动力。

(三)加大“青春告白祖国”优秀成果推广展示力度。在深入总结2019年“青春告白祖国”工作优秀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做好“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师生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并与有关媒体合作,制作推出专题展示节目,重点展示100个左右优秀成果。

(四)广泛开展“奋斗的我最美的国”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工作。在做好前期启动仪式和示范活动的基础上,会同中央宣传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等部门持续做好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工作,激励广大师生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做先进,整合社会资源服务高校育人,形成校内校外育人工作联动的长效机制。

(五)创作推送展示爱国主义网络文化作品。做好“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加大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相关内容的网络文章、微视频、微电影等作品推选倾斜力度,积极推介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富有爱国主义气息的网络文学、动漫、有声读物、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短视频等。

(六)不断深化各类品牌活动爱国主义教育成效。继续组织好“开学第一课”“我和祖国共成长”“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少年工匠心向党”“强国一代”“圆梦蒲公英”“读懂中国”“院士回母校”“全国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等各级各类学生品牌活动,不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鲜明主题,增强活动吸引力、号召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强化主体责任,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宏观指导、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把爱国主义教育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完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联系起来。广大党员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爱国主义的坚定弘扬者和实践者。

(二)提高队伍能力。要建设一支由思政课教师、宣传骨干、辅导员骨干等组成的爱国主义教育队伍,加强素质能力培训。围绕破解爱国主义教育重点难点问题的路径和方法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注重建立长效机制,把教育活动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落在平常。

(三)加强宣传推广。要深入挖掘报道爱国主义先进典型和优秀事迹,广泛宣传推广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果。加强对道德领域热点问题的引导,着力增强师生的法治意识、公共意识、规则意识、责任意识,持续生动形象做好宣传。

(四)完善评价机制。要进一步优化机制,切实完善科学评价和政策保障,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体系。把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学校党建工作责任制,把爱国主义教育成效作为开展相关评估评价、评审评比的政治标准和重要指标,推动任务落地落实。

【篇4】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学习宣传教育说明报告

“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自党的十八大和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召开以来,在系列讲话中所提及的重要的词语,自此,全国上下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活动相继展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团体都有自己的“中国梦”,单个的“中国梦”汇集起来就是伟大的中国梦,需要我们每个人结合实际,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做好自己当前应该做的事情,每个时期,每个年龄段自己的“中国梦”都有不同的变化,但是,每个人最终要实现的,最美好的那个“中国梦”却不会变,所有的阶段“中国梦”都是为实现最终的,理想的中国梦而服务.因此,学校结合实际,拟定活动方案,具体体现如下:

一、活动宗旨

只有从身体到心灵都格外强健、充满理想与追求的一代又一代小学生茁壮成长,才能托起真正的“中国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确立积极的奋斗目标、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培养和提高小学生“我的中国梦”精神和正确的道德理想信念.

  二、活动主题

1、活动主题:我的中国梦.统筹规划,把全年的各项活动纳入这一主题之中.

2、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感受、体验中接受“我的中国梦”思想,培育理想主义情感,自觉履行责任意识,进而增强为中华复兴而读书的教育效果.

3、在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依法理性表达爱国热情,把理想和信念转化为树立志向、勤奋学习、全面发展的实际行动.

 三、实施措施

1、严格遵守升旗制度,将升旗仪式作为“我的中国梦”教育的重要载体,认真开展每周升国旗活动,安排值周领导和值周班进行国旗下讲话.

(1)开展每周升国旗、唱国歌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学会唱国歌,准确理解国旗、国歌、国徽对祖国的象征性含义.

(2)班级布置,要求所有教室内都要悬挂中国国旗.

(3)学校领导利用升旗仪式对师生进行“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教育,让“我的中国梦”旋律唱响校园.

2、在唱红歌、看红色电影过程中贯穿革命传统教育.

(1)音乐教师利用晨会每月教唱一首红色歌曲,并要求学生每天用心、用情唱国歌.

(2)组织学生观看一场红色经典电影,并要求认真写好观后感,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来之不易,要记住党的恩情和关怀.

3、利用清明节、端午节、国庆节等传统节日和相关纪念日,以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开展丰富多彩的”我的中国梦”教育活动.

4、认真开展“十个一”“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

(1)每学期推荐学生读一本”我的中国梦”题材的好书.开展“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讲故事比赛.

(2)学校开展“我的中国梦”征文比赛.

(3)每学期开一次“我的中国梦”教育主题班会.

(4)依托本地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参加一次“我的中国梦”教育实践活动.

(5)举办一次“我的中国梦”知识竞赛,在学生中普及“我的中国梦”知识.

(6)学校要以班级为单位,每学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一次歌颂祖国、歌颂社会主义、歌颂中国共产党、歌颂民族团结的演讲比赛活动.

(7)组织一次“我的中国梦”故事大赛.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每学期组织学生自编自讲最有吸引力的爱国故事.

(8)每学期举办一场校级“爱祖国、爱家乡”文艺会.

(9)开展勤俭节约办教育、建设节约型校园主题活动,结合本校实际,在学生中开展“节约小使者唱响节约歌”主题班队会活动,增强“我的中国梦”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0)在每学期结束前,学校对“我的中国梦”教育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表彰奖励在各项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班级和个人.

5、利用手抄报、黑板报、橱窗专栏、校园广播加强“我的中国梦”教育宣传力度.

6、搞好课堂教学,发挥主渠道作用.各任课教师要把“我的中国梦”教育的内容分解渗透到相关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去,根据有关内容,渗透爱国思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把“我的中国梦”教育落实到实处.

7、注意把实施“我的中国梦”教育与创建德育示范学校结合起来,狠抓校风建设;把实施“我的中国梦”教育与推行文明礼仪教育结合起来,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与管理;把实施“我的中国梦”教育与“道德文明”创建和德育之星评比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把实施“我的中国梦”教育与加强师德修养结合起来,树立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师形象,增强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努力使“我的中国梦”教育逐步走向制度化、系列化、规范化.

 四、组织领导

组长:吴丽芳

副组长:潘伟英麦江培

成员:郑文伟温洁英李爱朝罗华芝黄艳红梁永建李锋郭海琴